竹笋

首页 » 问答 » 环境 » ldquo35岁才是一个程序员成熟的
TUhjnbcbe - 2021/12/3 8:35:00
北京中科忽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6.html
作者

王晓波,同程旅行机票事业群CTO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小朋友”们都开始为一件事感到焦虑,那就是:“到了35岁我还能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吗?”。坦白讲,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迷茫的时刻,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身处开发的环境当中,我的经验唯一能告诉你们的就是:好好敲每一行代码,剩下的什么也不用想。

不就是比尔盖茨吗?

我从初中就开始接触编程了。那个时候正好处在世纪之交,所有人的思想都很活跃,我父母在那个年代觉得未来的世界肯定是科技的,虽然他们不懂什么是电脑,但还是花大价钱给我买了一台“练手”。

我记得那台电脑刚拿到时,操作系统应该是个DOS,玩个游戏什么的,要了命了,自己一路各种瞎拆。然后我爸就给我找了个老师,教我怎么用BASIC编程。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老师跟我说,美国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比尔·盖茨”,他也是写BASIC的,但我那个时候认为所谓的编程不就是排个序找个素数嘛,有一阵子心里还对其十分鄙视,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当年真的很幼稚。

爱好+理论+工程=一个合格的程序员

后来上了大学,我选的是计算机专业,其实坦白来讲那个时候学校里教的东西和时代是有脱节的,完全没有实践的机会,我们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只能去找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编程书。直到某天我在报亭发现了一本杂志叫《程序员》,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是我们班第一个买《程序员》杂志的人,一开始大家还只是互相传看,过了一段时间后几乎人手一本,其火爆程度在今天看来都难以想象。

早期《程序员》杂志珍藏一角(部分)

其实很多人在一开始是看不懂《程序员》的,在大学之前编程于我而言是兴趣,上了大学之后老师教的是理论,而《程序员》里更多的是工程。虽然我现在很难想起当时到底有哪些文章,但我记得很多给杂志投稿的都是各大公司的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将爱好、理论与工程三者融会贯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当我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发现有些文章慢慢也能看懂了,好像灵光乍现一样突然就“开窍”了,就这样边上课学习边买杂志看,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慢慢激励着我一直往前走。

35岁不要慌

对于后浪们,我的建议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耐心地写代码,别多想。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同学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总是想太多,有没有名师来带我?我学什么技术才能一夜成功?我是不是不应该写代码?做架构是不是更有前途,要不要转岗?对于程序员而言,你能做的、你该做的就只有一点,就是好好写代码。一夜之间练成旷世神功那是武侠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情节,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程序员本身代表的就是精耕细作,你只有每天都做好每件事情,才能做出好的程序。要想做到对架构或系统的完整掌握,一定是要从最基础开始做起的,日积月累慢慢打磨。

程序员在写第一行代码的时候为什么要写“HelloWorld”?因为我们写的每一行代码,每一个逻辑,在虚拟的时空里,它都是一个生命。每一台计算机都是一个世界,在你写下“HelloWorld”时,你就已经开始了创造,而真正的灵*就来自于你的每一行代码,它是需要用时间慢慢打磨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问前辈“到60岁的时候我还能不能继续写代码”,有一个同事跟我说,“在国外有很多60岁的老人依然在写代码”。他说完这句话,我就放心多了,后来我就好好写代码,再也没有焦虑过。有人担心自己35岁还能不能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在我看来35岁才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成熟的开始。

程序员这个群体过于细分,垂直领域的专业内容相对较少,内容上有一定的门槛。我很高兴看到《程序员》杂志复刊了,现在叫《新程序员》,这个“新”代表的不止是内容新,还有形式新,一切重新出发。《新程序员》现在有了小程序版本,从过去的纸媒走向了数字多媒体,紧跟时代潮流。内容上也致力于挖掘软件行业中最有价值的链条,一本书看透国内国外开发者的*金十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35岁才是一个程序员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