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作家转行硅谷华裔女软件工程师不怕输在起跑
TUhjnbcbe - 2021/5/10 19:56:00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本文作者:VanessaWang出生于波多黎各,四年级搬到台湾。喜欢工程也喜欢写作的她,在取得台大土木系硕士后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小说写作硕士,后又自学计算机编程,现为硅谷软件工程师。

许多住在美国的华人对于美国人的印象,就是他们吹捧自己的能力大过实力。一方面来说,这是对于美国教育从小培育孩子沟通表达能力的肯定,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感叹中华文化注重的「谦虚」、「锋芒不外露」在此无用武之地。

身为一位小时候体验过东方和西方教育的人,我认为谦虚确实可以是一种美德,但很多时候华人在美国工作的问题症结不在于「谦虚」,而在于不够肯定自我。也许是一种完美主义的执着,使得许多人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许这跟我们的教育体系、考试制度有关;因为考卷上的每一分、每个作答会直接影响我们读的学校、未来的发展,使得我们不得不斤斤计较于完美,也使得我们对于「犯错」的容忍度相对地低。而美国人或许也不完全是真的那么自吹自捧,而是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确实就是蛮棒的!

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从波多黎各(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自治邦)搬到台湾。不管是在波多黎各或者台湾,我都有上钢琴课,但差别是,我在波多黎各时对钢琴非常有兴趣,因为我的老师永远用鼓励的口吻称赞我:「你真的太棒了!好厉害!弹得真好!天才!」

而到了台湾,我变得非常讨厌练钢琴,原因是我的老师很严格。其实她是一位用心的老师,对自我要求很高,所以同时也求好心切地用严厉的标准看待我的手腕姿势、节拍、指法、大小声??每个细节都不能轻忽。我从钢琴「天才」瞬间变成一个一首曲要重复练半年的学生,因此我对于钢琴的兴趣也被抹煞了。

搬到台湾后,我发觉所有的老师都比较严格,要得到称赞确实不容易。在波多黎各时,我可以因为任何理由被赞美,不管是我举手发言说了一句话,或者是我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去上学,老师们都不吝于赞美。所以刚开始进入台湾的小学时,我确实很爱发言;国语课本有一篇新诗是关于慵懒的夏日,里头似乎提到「梦游」两个字,所以我就举手分享了我的梦游体验。

但我渐渐发现只有我一个人会在课堂上分享这种私人小故事,其他人则是老师问问题或点名才会站起来说话,而且内容最好还是要跟文体或修辞技巧有点关系才好。到了国中,我更是在学校体验了所谓「少一分打一下」以及「少一个标点符号扣一分」的教育方式,让我渐渐理解我所在的生存环境、社会,是容不下半分错误的。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我不算混得太差,最后也上了台湾大学土木系,读了硕士。许多台湾的高材生回想起读书时代的点点滴滴,都对我们的填鸭式教育深恶痛绝,但不同于我的钢琴体验,对于读书我倒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回忆。我同意填鸭式的教育有待改善,但庆幸的是,这种对于分数、对于完美的执着,没有对我造成永久或很深刻的影响──这点应该要感谢我的母亲。

在追求完美的体制中,允许不完美

每个孩子的教育除了学校老师给的,家庭教育也同等重要;现在是人母的我,对此有更深刻的体悟。我的母亲很注重我们的教育,因为她自己在学术界工作,但她选择将读书的责任交给我自己管理;虽然她很凶(尤其对于我们待人处世的方式更是严格要求,毫不马虎),但鲜少在意我的考试分数,除非是非常明显的退步。

此外,她从不吝于赞美她的孩子,且她的赞美不限于学业上,任何我们做的芝麻绿豆小事,例如头发绑得很好看、衣服穿起来很好看、懂得品尝某种美食、讲出一句有创意的话??等,她都会让我明确地感受到她的喜悦和骄傲。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大人的肯定是很重要的;虽然在学校默写课文写错一个标点符号就会被扣一分,但可能因为搭配在家时我母亲浮夸的赞美,所以我一直能够维持自信心。

在台湾社会,分数确实是重要的,这是社会的现实、我们现有的游戏规则,所以没有办法。但就像人生不需要事事都过于严肃,偶尔轻松面对考试分数,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或许也有帮助。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经验,是在中学的时候,我们家突然决定在我考期中考期间去日本玩,这对我来说是很严重的事情──期中考那么「神圣」,如何能够缺席?但我的爸爸妈妈却还是把我带去日本旅游,并且跟我的导师报备我玩回来再补考。

去完一趟日本,我独自坐在空教室里进行人生第一次的「补考」。根据学校补考规定,分数要打很大的折扣,所以我那次每个科目的分数都非常地难看。但我爸妈说没有关系,人生的考试有一大堆,不用太在意。因为那次考得特别烂,到了下一次期中考我意外地得到了分数进步最多的「最佳进步奖」,这件事也变成我人生中一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幽默插曲。长远来看,我的父母让我理解到考坏一次并不会怎么样、考试并非人生的全部。

换句话说,他们在一个要求完美的制度中,给了我不完美的空间,这对于我的自信心是有帮助的,也让我能用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人生:不执着在一次考试、一次的成败。多年后我还会记得跟家人出去玩的美好回忆,却不会记得考试的内容。因为不要求自己凡事要分,所以我觉得80分、90分的自己很棒,这也让我更勇敢地去尝试人生很多不同的挑战、不断跨出舒适圈。

输在起跑点,又怎样?

这几年,我写了很多篇关于「转行」的文章,分享我的个人经验。许多人在考虑要不要转行时,一个很大的担忧是自己已「输在起跑点」。例如要转行成工程师,如何跟那些从大学开始就读工程科系的人竞争?我自己的人生中,有许多输在起跑点的经历:我在波多黎各上小学时,听不懂老师、同学说的西班牙文;我小学四年级搬到台湾的时候,我看不懂中文;从土木工程领域去读马里兰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前,我没有任何文学、文科的训练;转行成为软体工程师之前,我没有读过相关科系。

每次我都是输在起跑点,但每次我也都慢慢追上其他人了。我不知道有没办法做到超越那些原本跑在我前面的人,但因为我的「不完美主义」,我觉得就算超越不了,能跑在大家附近,不也很好吗?我的老板最近给我的回馈,是他觉得我能以企业目标、大局角度分析许多问题,而不是像组上其他软件工程师凡事以技术层面切入。这个回馈反映了我欠缺编程技术方面的经验,但也肯定了我过往非软件工程师时的经历:就是因为我从别的行业转过来的,所以我看事情的角度可以跟别人不同。

许多读者来信问我他「够不够格」去申请一份工作、怕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没有相关学历证照??我的答案是:你已经够好了。这么说当然不是要大家自满、忽略现实、停止自我成长,而是如果只着眼在自己缺少的部分,我们永远都是不完美的、鸡蛋里挑骨头是挑不完的;但如果相信自己已拥有的优点,甚至努力把这些优点放大、应用在对的地方,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很棒了。相信自己,这是面对任何挑战前,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

(上下滑动查看)《美国最新研究成功孩子父母24个共同点》《美国数学竞赛AMC,网络课程免费试听》《美国围堵华为中科院美籍院士谏言》《美国总统里根年复旦大学演说》《疫情过后,我懂得了这些扎心的道理》《文明的进步在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疫情将持续到5月29日?印度神童曾预言冠状病*爆发》《我们只是地球的客人,而不是主人》《科学研究证明:新冠大流行使得地球运动发生变化》《“火星男孩”Boriska

年大灾难与中国的使命》《比尔盖茨

我的富帮忙和他的穷帮忙没法比》《关于李子柒七个必知的事实》内容和图片参考自新闻媒体及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转行硅谷华裔女软件工程师不怕输在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