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国际学术流动与中国大学的发展逆全球化趋势
TUhjnbcbe - 2021/2/28 2:39:00

作者简介:

沈文钦,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JYC)。

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对于中国大学的发展,学界从经济论、文化论等角度进行了解释。本文认为,通过国际学术流动实现与全球学术系统的整合是中国大学崛起的一个关键原因。国际学术流动主要包括学生出国攻读学位、学生出国进行研究访问(6—24个月)、博士毕业生出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教师出国研修等形式。本文提出,国际学术流动在中国大学的发展中主要发挥了四项功能:一是跨国知识迁移;二是培养和储备师资;三是积累社会资本、构建学术网络,从而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四是实现与国际学术中心的联系、互动和整合。在不同的时间段,这四项功能的发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对知识跨国流动的控制在增强,跨国学术流动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知识的国际性和公共性正遭到挑战。面对逆全球化的趋势,中国大学应继续坚持开放的路线,同时增强自身的独立自主能力。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学重新打开大门,融入世界学术体系,其在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上的增长可谓举世瞩目。年,中国的高被引论文数超过日本;到年,这一数量与英国、德国持平。[1]年,中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2]年,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3]考虑到中国学者在年发表的SCI论文只有1篇[4],年发表的国际论文只有篇[5],这一进步确实是惊人的。在各个主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中国大学也有不俗的表现。过去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学术流动与中国大学的发展逆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