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是心理学博士采铜的畅销书,也是《精进》系列的第一本,俗称《精进1》。
去年我读过一遍,对书中的印象并不深刻,只记得当时因为时间关系,一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好几个月,读完也是感觉稀里糊涂。
今年年初,采铜《精进》系列已经出到了第三本《精进: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正赶上疫情无法出差,一早一晚可以腾出时间读读书了,于是我决定把《精进》系列通读一遍。
前后差不多一个半月,刚刚读完《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以下是我做的思维导图,与大家分享:
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提升自我的方法:用持续精确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这本书为大家提供了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方面的精进路径,只要依循书中的方法反复磨练,便可以日益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找到实现自我的那条成功之路。
作者在书中引入了大量的概念以及经典的定律、原则等等,可谓干货满满,摘录如下:
一、关于时间
1、对于时间如何使用的问题,近代儒学大家梁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郑重”就是认真严谨地“度过现在”,过好现在的每一刻。
2、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Zimbardo)提出的“时间视角”概念,指出了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五种不同视角。津巴多说,这五种时间视角,每一种都谈不上完美,都有各自的缺点,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选取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尽量不要选取太负面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同时,在采纳前三种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不同的现实处境而灵活选择。
、同样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Lindvall)提出,具有平衡式时间视角的人,在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extendednow),既可以“从当下来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应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4、心理学家里伯曼(Liberman)和特普(Trope)把未来分为“近未来”(nearfuture)和“远未来”(distantfuture),他们认为人们对于两种未来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
5、“采铜法则”: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6、所谓经典作品,就是具有超长半衰期的作品。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他这样定义经典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随后他又写道:“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7、投资家塔勒布(Taleb)在《反脆弱》一书中介绍了“林迪效应”。按照他的表述,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比如一个生命体,现在的岁数每增加一天,那么余下的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天。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预示着剩下的寿命可能会更长。
8、辨认“信息噪声”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其中最长的时间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