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国科大在光化学触发线粒体双重损伤协同抗肿
TUhjnbcbe - 2023/6/24 20:51:00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中,基于单一模式的治疗方法(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往往在有限治疗窗口、*副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探索以时间-空间可控的方式、以对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亚细胞目标为靶点的多维度协同损伤策略对于解决抗肿瘤应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肿瘤细胞中的线粒体为攻击对象是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光激活抗肿瘤疗法具有治疗部位精准可控、*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受到
  除了通过近红外光触发得以实现以时-空可控的方式精准激活抑瘤作用而无需物理接触、并能克服紫外和可见光触发所遇到的组织穿透深度问题之外,该抗肿瘤纳米制剂还具有以下特点:(1)叶酸修饰和位点特异性组份(H2O2)使得氧化性损伤集中在肿瘤细胞内的线粒体上;(2)线粒体上高表达的H2O2、光诱导的Fe2+释放和光酸化三重促进因素协同强化氧化性损伤作用;(3)瘤内微环境的光酸化在加强氧化性损伤作用的同时诱导线粒体钙过载;(4)同步触发的双重损伤(氧化性损伤和钙过载)均以线粒体为损伤对象、协同诱导线粒体的失能及肿瘤细胞的死亡。在以多种肿瘤细胞为模型的体外实验中,该制剂显示了显著的抑瘤效果。尽管该抗肿瘤制剂尚处于动物水平的临床前研究阶段、实际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在临床肝癌患者来源的异种肿瘤移植动物模型上其显著的疗效已得到证实。


  国科大为研究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的支持。


  近年来,田志远课题组立足于新型光学活性功能材料的设计构建,在肿瘤标志物探测、肿瘤诊疗一体化、多模态协同抑瘤等方面与合作伙伴开展了一系列多学科交叉研究,在通过近红外荧光信号的动态变化程序化监控抗肿瘤药物递送、释放和响应的复合纳米平台的设计构建(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9,,IF=9.);肿瘤细胞膜包覆仿生、近红外光激发和近红外荧光信号发射的荧光标签的设计构建,基于其组织穿透能力实现活体肿瘤的高分辨荧光成像(ACSNano,,12,,IF=15.);可见光同步触发抗肿瘤药物释放及原位光动力学治疗的抑瘤制剂的设计构建(ACSAppliedBioMaterials,,2,);基于高效的光热转换作用及血小板热敏性功能、实现近红外光触发光热治疗与免疫治疗协同抑瘤的复合仿生抑瘤制剂的设计构建(ScienceAdvances,,7:eabd,IF=14.)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论文链接


  (A)抗肿瘤纳米制剂的构建:核-壳类FMUP纳米制剂以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为核、以均苯三甲酸(BTC)的羧酸组份和叶酸(FA)通过与金属离子Fe3+配位形成的MOFs结构为壳,通过一锅法组装而成,光酸组份(pHP)被包埋在MOFs微腔中。(B)FMUP的抑瘤机制:①叶酸功能化促进肿瘤细胞对FMUP的主动内在化过程;②近红外光辐照导致FMUP释放出Fe2+和H+、溶酶体内的渗透压增加、发生溶酶体逃逸;③溶酶体内的Fe2+和H+被释放到细胞质中;④细胞内微环境的光酸化诱导钙内流和线粒体钙过载、同时为芬顿反应提供其所需的酸性环境,Fe2+的释放和光酸化协同强化芬顿反应、进而在比邻线粒体处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⑤钙过载和大量羟基自由基对线粒体造成双重损伤、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科大在光化学触发线粒体双重损伤协同抗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