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30岁,小程序员,没有职称,借助软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306.html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程序员的故事。我不知道你是否读过这个故事,但是在其中,你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或是身边人的影子。如果你也正在犹豫选择,或者你还在失意,那么就跟我一起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暂且叫他小C吧,现今已经30岁的他,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程序员。他在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家小公司工作,通过自学当上了一个开发应用的小程序员。小C其实很想去尝试应聘大公司,但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又不够专业,只能一直在自己懂的浅领域里浮浮沉沉。

小C第一次听说软考,还是在他读书的时候。当时的他自认为是一个“学弱”,所以并没有去尝试在当时科目还不算多的软考,就只是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同学备考、拿证,而自己也就这样毕业了。

到了工作之时,小C还是抱着一个“学弱”的自卑心理,但内心还是有点想试试软考,摆脱“学弱”的自我定位。

于是小C买了几本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边工作边慢慢复习。可想而知,第一次参加软考的他,并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甚至不够时间把题目写完,在这一仗,小C“败下阵来”。

小C在这次失败之后,变得更沉默了。慢慢地又过去了一年,小C的同事B君通过了软考,拿着自己的新证书、新职称跳槽了。这时候,小C看看被自己手指磨得发亮的键盘,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又想起了自己上一次软考的时候。

现在的软考增加了对项目管理师的认证,而这次的小C,鼓足勇气想再试一次,他想一次就把它拿下!

很久没学习的他,要重新拾起知识开始复习,简直就像是重新高考一遍一样。经过上一次的经验,小C明白自己看书自学是不一定靠谱的,于是他去找了直播课程与习题开始学。

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没有别人学得快,就把视频多看几遍,每天做够笔记,把写下来的东西一遍又一遍地看熟。满腔热情的小C还给自己设置了“错题本”,每天在下班之后复习到深夜。有时候小C看到自己的朋友下班去喝酒、吃烧烤,实在忍不住想一起去。但是他想想自己的性格,自己只要颓了一次,之后就很难再重拾想法了。所以他咬咬牙,自己回家做饭复习。

到了考场时,小C拿着快被自己翻烂的错题本,在考场门口徘徊。在剩余不多的时间里,他再把自己记不住的地方多看了几遍。考试的时候小C特别紧张,感觉自己一个30岁的人,跟20岁的小年轻们一起考试,各种方面都比不上他们。小C在这次也用上了自己以前读书做题的习惯,有不确定的地方、不太会做的题,就画个圈。考到还剩30分钟的时候,小C把试卷翻过来,“我晕,怎么到处都是圈?”小C心想。但小C觉得自己没什么时间犹豫了,咬咬牙,快速地把卷子再过了一下,匆匆忙忙收尾了。出了考场的小C非常沮丧,觉得自己的努力要泡汤了。小C就这么又继续“摸鱼”等待结果等了好一段时间,考试结果出来了,小C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通过了软考。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同时也很开心,没有浪费自己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自己用来学习考试的钱。拿着自己的证书,有了新职称的小C,非常感谢那个努力的自己。他没有从现在的公司跳槽,但是公司对他的职称、证书非常认同,直接给他升职加薪,也更换了他任职的位子。他从今以后,能够负责更多项目管理、招投标的工作。而现在的小C,也能自豪地跟别人说出,“其实,我也有点算是学霸吧,30岁的人了。”不再自卑的小C,终于拿到了自己一直羡慕别人的证书与职称。这也为他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小C的逆袭故事,就跟你说这么多了。看完他的逆袭故事,你自己又有什么感受呢?或许你还有你身边的人,也在准备软考?那么软考到底是什么呢?且听皮皮我跟你说一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为”软考“),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考试,旨在科学公正地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来源:拼客学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